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32年坚守千米高山的孤独“守望者”——气象监测员韩文兴

2月20日,北京迎来龙年首场降雪。在延庆区气象局佛爷顶国家基本气象站,监测员韩文兴对天气变化展开了加密监测,除了确认各项数据是否正常,每隔一小时他还要测量雪深。佛爷顶是北京有人值守的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韩文兴一待就是32年。他守得住职责,耐得住寂寞,让我们跟随本台记者张赛男去了解韩文兴的故事。

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局佛爷顶国家基本气象站/记者拍摄

2月20日晚雪花纷纷扬扬,车沿着曲折盘旋的狭窄山路一直走,路面没有一道车辙,宽度只能容一辆车通过,雪厚厚的覆盖在路面。在距离目的地还有200米时,由于坡度大,加上降雪,车子已经无法继续向前,最后一段只好下车步行,漆黑的山路上远远看到一束亮光。凌晨1点到达佛爷顶时,韩文兴正从气象观测场往下走,手里拿着一把十分亮眼的手电筒,我们便在佛爷顶国家基本气象站门口碰面了,此时室外温度已经到达-13℃。

韩文兴:2月20日21:00开始,雪深观测改成一个小时一加密了。

凌晨两点韩文兴前往监测场测量雪深/记者拍摄

佛爷顶是北京有人值守的海拔最高的气象站,海拔1225米,只比泰山低不到300米。受寒潮影响,2月20日北京迎来龙年首场大范围降雪,北京市发布暴雪蓝色预警。此时,远在佛爷顶的韩文兴也接到指令,要求从上午十点开始加密观测,从原本的一天三次改为每三小时一次,晚上九时以后,气象监测加密到一小时一次,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晚上八点。这也意味着,他要超过30个小时无法休息。但韩文兴却说,不能睡觉是小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是大事。

韩文兴:这俩手机都上闹钟,怕待会困睡着了。下完雪结层冰,这种情况就得时刻注意着点。比如风速,就说小勺那个啊,要是一冻着了,咱们这个电脑数据看起来就是0。

韩文兴计算雪深/记者拍摄

韩文兴是土生土长的延庆人,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气象观测员,是源于对这份工作的兴趣和对山上环境的喜爱,没想到这一干就干了三十多年,佛爷顶也成了韩文兴的第二个“家”。

韩文兴:1992年的时候,我21岁那会儿,气象局说招俩人,也说了这性质,也有心理准备。那会儿我哥在这儿工作,1987年夏天上来过,看看他这工作的地方,感觉有点兴趣,也是好奇。而且有云海,看个日出看挺好看的。

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最低气温低于-30℃,年均大风天数达到110天,可想而知,这是一份苦差事,但他却甘之如饴。回想起过去的“艰苦岁月”,他只是淡然一笑。

韩文兴:那时候我们三间房子,一边是工作的,中间做饭,那东头是睡觉的。那是木窗户,冬天刮风就拿报纸裁成条,窗户缝都糊上。下雨时候外面不下了,屋里还滴答。2003年又重新建的,到2012年又重新装修一遍了。

韩文兴日常巡护室外气象仪设备/来自网络

夏天山上蛇虫鼠疫活跃,海拔高还经常出现大雾情况,空气潮湿被子只能开着电热毯才能保持干燥。

韩文兴:尤其这个老鼠往身上跑,10点来钟,睡着睡着就听着有人跟敲门似的。夜深人静的,当时以为是有人来,我拿个手电就把门打开了,一开门(老鼠)刷刷刷就跑到那边去了。夏天这就是大雾,山上就潮了。像咱这被子我们都插着电褥子。

韩文兴认真工作/受访者供图

除了居住环境简陋,遇到极端天气无法下山,生存物资也成了无法解决的难题问题。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韩文兴开始了自己作为观测员的工作。

韩文兴:师傅带徒弟,然后再自学,考试合格了,也就出徒了。先从地温开始观测记录,像什么云呐,先辨别这云量、云状、云高,总结经验。有时候辨别不清楚,跟老师傅再请教请教。

2012年北京市延庆区遭遇60年一遇的大暴雪。积雪封山,粮食有限,他独自在山上坚守了40天,一天观测任务也没落下。

韩文兴: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打雷,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到点就得出去。像12年那年,那雪就下到大腿根深了。快下山乐,它下上大雪了,一出去“咯噔”雪就进了雨鞋里面了。粮食就是省着点吧,有时候三顿变两顿吃,要不就是熬粥。

韩文兴巡查设备/受访者供图

韩文兴说,年轻时他是个十分外向的人,但时间久了,也渐渐有些沉默寡言。空无一人的大山中,韩文兴每天面对的只有监测设备和偶尔来访的动物。无聊时,甚至会跟在山中采蘑菇的人隔空对话。

韩文兴:他们采蘑菇的从那喊别人“嗷嗷嗷”,我也跟他来两嗓子。电视基本起来就打开,看不看得,有点声音着。

自动化气象观测场/来自网络

直到2003年,延庆气象局重新修建了佛爷顶国家基本气象站,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气象监测设备也在这些年间,逐渐改善和提升,从纯人工记录到人工和仪器平行监测,再到现在大部分数据已经可以依靠设备自动上传。韩文兴见证了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的全面自动化进程,他也将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对观测设备的维修维护。

韩文兴:过去都得人工观测,都拿个本儿,到点了,你得出去观测去。各个气象观测仪器都是逐步自动化,人工的逐渐的减少了。先是自动的一个仪器我们要平行观测,有人工观测又有这个仪器这一项,平行观测两年以后,仪器自动的为主了,人工为辅了。

尽管气象观测已经进入全面自动化,韩文兴的工作却没有因此减少。冬天要经常巡视,防止设备结冰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夏天又担心雷雨天气损坏仪器。

韩文兴:现在这个新仪器有故障时候,还要自己动手修理。就怕雷击下雨。闪都是上千上亿伏的,要是雷击把仪器给击坏了,你的数据就没了。

工作中的韩文兴/受访者供图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内容,韩文兴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在职大气科学课程,获得了本科学历。

韩文兴:2015年用电脑了,咱就得学啊,学这个什么原理呀。也是知识不够,就上了这个函授大专大本,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嘛。

如今,和韩文兴换班的同事,已经有十五六个,最短的人一位只在佛爷顶国家基本气象站工作了一年就离开了,但韩文兴却从来没想从这个工作岗位上退下来。32年来,韩文兴一直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北京周边降低自然灾害影响保驾护航。

韩文兴:咱们最基层的气象工作者,时间长都是有感情的嘛。不热爱,怎么能在山上待30多年呢?就这工作。从小韩到韩哥到韩叔老韩,还得能耐得住工作这个性质。还需努力,设备不断的升级,要学的地方挺多的。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韩文兴没有一次漏记和记错数据。那个初到佛爷顶时21岁的 “小韩”慢慢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老韩”。韩文兴说,只要山上需要我,我就继续守好这个站,一切付出都值得。他是千米高山上的孤独“守望者”,但孤独也是力量。

记者/编辑:张赛男

主编:朱来生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