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8日电 2018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金蝶用户大会于8月8日在深圳召开。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应邀出席,并发表了《出于云,胜于智》的主题演讲。胡厚崑表示,华为要给智能世界铺上云的跑道,装上智能发动机,帮助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更快、更好、更安全地拥抱智能世界。
如下是胡厚崑的演讲全文(有删减)
尊敬的徐少春主席,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感谢徐总邀请,参加这次大会,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企业数字化管理之道。作为金蝶公司的客户和合作伙伴,首先我代表华为衷心祝贺金蝶25周年生日快乐!
说到与金蝶的合作,华为有近800家手机门店使用金蝶云的服务。今年上半年,华为手机逆大势而行,取得37%的增长,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这里面金蝶云的助力也是功不可没。同时,金蝶云的应用也部署在华为云上。华为和金蝶的关系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云中有云”。
今天大会的主题是“云腾•超越”,我的演讲主题是“出于云,胜于智”,说的是怎么样从云上起飞,用智能实现超越。
向15亿亩盐碱地要1亿亩耕地
在谈云之前,我想先说说土地。
这张照片大家看到的是一大片的盐碱地。在中国的新疆、黑龙江、山东、陕西有大量的盐碱地。全国共有15亿亩,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0%。从另外一个数据对比来看,2006年,全国人大确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真的是“一条线”,一边是人口大国的粮食供给,另一边是现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怎样找到平衡点?18亿亩的红线是不可承受之重。
据我所知,现在有一批了不起的人在做了不起的事,就是要从15亿亩盐碱地里改造出1亿亩的良田,而且要种上水稻。他们取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叫“海水稻”,其实就是一种耐盐碱地水稻。
这个项目是由袁隆平院士主导和推动的。袁隆平院士说,按改良后每亩产量300公斤来计算,改造1亿亩盐碱地,可以多供给300亿公斤粮食,这相当于湖南省的全年粮食总产量,能够多养活8000万人口。盐碱地改良的核心技术是“四维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种、对植物和土壤调节。整套方法的基础是“要素物联网系统”,华为有幸参与了这个底座的建设。
这是上周我在青岛考察时拍的照片。田间地头立一个杆,杆上有现代化的小型气象站、通信模块,未来还将有高清的摄像头。同时,地下、地表部署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传感器感知光、温、碱度、生长态势等信息,通过窄带物联网技术即时传送至大数据中心,也就是智慧农业沃土云平台上,然后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诊断系统,就可以实现精准施肥与用药、土壤质量监测、病虫害防治以及自动测产。结果是非常令人振奋,节水30%,节肥40%,粮食更绿色、更健康了,同时经济收益提升20%。
要素物联网听上去比较技术化,其实就是土壤数字化。除了改造盐碱地,还可以对现存的18亿亩耕地进一步升级优化,提升生产能力和改善生产质量。
这些信息技术正在让农业这个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万多年中,从早期的看天吃饭、到机械化、自动化规模生产,再到智能化的体系运作,农业经历了四个关键时期。今天,信息化技术让农业走向智慧时代,我们把它叫做农业4.0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此外,华为与袁隆平院士领导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建立农业物联网全球联合创新中心。将联手打造面向全球农业领域的“农业沃土平台”,加速推动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技术等为支撑的智慧农业4.0的发展。
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
这种变化不止发生在农业,农业只是小小的缩影,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我们看到,交通、制造、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进行了广泛的数字化转型,华为有幸参与到了这一全球进程。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目前已有211家世界500强与华为合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这一轮数字化转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1、ICT已成为战略的使能器,而不仅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ICT发展到新的高度,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在发生。比如5G网络下载一个8G的高清电影只需要6秒。新的技术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影响企业对用户体验的认知。我们要基于新的技术环境去思考企业的战略。
2、数字化转型要选供应商,更要选合作伙伴。从华为实践来说,我们在全球范围,与客户成立了36个JIC联合创新中心,与合作伙伴成立了18个OpenLab开放实验室,就是为了紧密结合客户的需求与业务场景,共同创造,进行更好更快的创新。
3、技术的选择上要端、管、云协同。端是万物感知的触角,管是连接万物的神经网络,而云提供了智能的底座。以端为例,今后每个人、每件物、每个摄像头都是可以产生数据的终端。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几年后,在今天这样的会议室内,将有1万个以上的宽带连接。在这个大的假设下,需要技术协同发展而非零散的单点创新。
欢迎来到华为云的世界
在数字化进程中,云非常关键。两年前我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提到一个观点:站在云端看世界。我们认为云计算的发展,已经从1.0阶段进入2.0阶段。1.0时代是一大批生于云的企业,如Google、Uber这样的公司,出生就在云上,他们有技术打造全新的业务模式颠覆传统能力。而到2.0时代,传统企业将充分发挥云的优势,改造自身业务模式,提升生产效率。
这个进程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可以说今天的世界就在云端。根据华为GIV全球产业展望,我们更坚定地预测,到2025年全球85%以上的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
华为从2017年成立Cloud BU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华为云已经成为全球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的首选,为他们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目前,华为云已上线120多款云服务,涵盖制造、医疗、电商、车联网等领域60多个解决方案。
云是跑道,智能是引擎
今天来看,我们认为上云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云对于企业来说,只是提供一个跑道,企业要腾飞还需要引擎,云的下一步,就是智能。
面向企业提供人工智能是华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通用目的技术,未来必将像电力和计算机一样无处不在。基于这样的理解,人工智能有两个关键的抓手。
第一,创新是保障。创新应该围绕算法、算力和数据展开。如何获取更多的数据,如何不断地运用数据,打磨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打破摩尔定律限制,提高数十倍、数百倍算力,优化算法,这些都是华为技术创新要解决的问题。去年我们发布了全球第一款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在这个月底新一代又将发布推出。
第二,应用是关键。对华为来讲,人工智能的关键价值在应用,业务挑战在哪里,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就在哪里。华为普惠AI,力求做到“用得起、用得好、用的放心”。华为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开发各种面向不同场景的应用,在城市管理、互联网创新、金融保险、医疗健康、物流、商业零售等领域,把云上的人工智能服务真正变成企业的智能,适应各类企业的需要。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案例。
一是图片盗版。这个是中国图库网的一个合作案例。过去追责图片盗版是非常头痛的难题,现在通过以图搜图技术,可以极大的改进版权图片追责方式。我们利用5000张版权图片,针对常见的8种盗版模式,通过视觉处理算法和深度学习进行大量训练,从4200万网络图片中共找出8万多张侵权图片,准确率达99%,这个防盗版检查就是部署在华为公有云上,可以说,有了AI,从网上查盗版图片,就像从镜子里找自己一样容易。
二是堵车,有人说这是个宇宙难题。我不知道外太空是否堵车,但是在地球上,堵车肯定是世界难题。大家知道深圳是全中国车辆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公里有510辆车。深圳车辆密度最高的地方一定是在坂田基地,每天光华为就有6万人上下班。
今年6月份以来,深圳交警选择华为云,在坂田9个路口做测试,就是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根据交通拥堵状况,实时调整交通灯控制策略。简单一句话就是,过去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读车数放行。结果是平均车速提升了15%,员工最大的感受是早上可以晚十分钟出门。大家看看屏幕上这张图片,是早上8点多拍的,按经验这个时间点应该是最堵的,但现在已经很难看到黑压压的堵车场面。现在我们也在把这个技术和北京、上海等地合作,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为智能世界铺上云的跑道,装上智能发动机
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我们不敢说始终有一个非常精准的战略。用任总的话来说,叫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我们希望给自己建立尽可能远一点的愿景。早年公司一穷二白刚创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战略,说今后要“三分天下有其一”,今天往回看,那时候就是不断往前冲,把对手甩在后面,让自己走在前面。
2006年,我们给自己提出的首个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2014年,我们提出要共建全联接世界。去年底,我们提出新的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当前的现实目标就是,要为智能世界铺上云的跑道,装上智能发动机,让大家更快、更好、更安全地拥抱智能世界。
最后,向在座的所有朋友发出邀请。华为将在两个月后,也就是10月10日到12日,在上海召开全联接大会。三天的会议,华为将首次系统地阐述人工智能战略,华为人工智能有哪些能力?能给客户带来哪些价值?开发者如何用好华为的人工智能?非常期待再次相聚。再次感谢徐总的邀请,谢谢大家!
附:HUAWEI CONNECT 2018作为华为自办的面向ICT产业的全球性年度旗舰大会,将于2018年10月10日-12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能,见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合作、共享的平台,与客户伙伴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把握新机遇创造智能未来。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https://www.huawei.com/cn/press-events/events/huaweiconnect2018?ic_medium=hwdc&ic_source=corp_banner_allwayson&source=corp_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