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雪后的海陀山上阵风高达十二级,最低气温零下十几度,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如刀割一般。冒着凛冽的寒风,冬奥延庆气象服务分中心外围气象服务团队高猛、常晨等一行5人奔赴冬奥核心赛区,检修维护自动气象站。
“11时30分,S1机械风恢复正常。”“12时25分,S2机械风恢复正常。”宋楠顶着大风在前方报告,呼出的哈气瞬间凝结成白雾,被寒风裹挟着迅速消失。他们一边报告前方情况,一边手脚并用地攀爬在雪后湿滑陡峭的山坡上,每行进一米,都耗费掉比平时多一倍的体能。
在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赛区6个站的机械风向风速除冰工作、11个站的太阳能板、辐射、温湿罩、雪深、能见度等设备的除雪工作,并更换了天气雷达的天线减速机。此时,队员们的口罩上、睫毛上、头发上都已经结了冰霜,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在寒风中急速降温,冰冷地贴在皮肤上。
“只有尽快完成除雪除冰工作,才能保障气象探测设备正常运行,预报服务团队才能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延庆区气象局业务管理科科长高猛说:“在这次维护保障工作中,我们对突发情况处置流程进行了实战演练,对应急响应、人员分工、设备维护进行了全方位磨合,为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做好了准备。”
据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受本次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影响,从6日14时07分开始,延庆赛区10个自动气象站的机械风陆续冻住,导致机械风数据缺测。同时,22个站的各类传感器被雪覆盖,影响数据质量。为此,延庆赛区外围气象服务团队在具备维护条件后,迅速组织探测运维技术人员进行为期两天的设备检修维护。
此前,外围气象服务团队抓住5日—9日的雨雪、大风和强降温天气,组织实施延庆赛区探测运维保障第一次演练,通过实战来检验延庆赛区探测运维技术保障能力,积累运维经验。此次实战演练历时7天,分为天气过程前期加密维护,中期应急抢修和后期设备检修维护并全程进行加密监视。自11月4日起,冬奥延庆气象服务分中心的8名技术人员分三组,完成赛区7条线路上的22套自动站和1部天气雷达的检测、标定和巡查维护。
“后期,因低温还将持续几天,又处于融雪阶段,我们将继续密切监视仪器状态,完成所有站点的检修维护,确保延庆赛区冬奥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为高质量开展测试赛期间的气象服务保障奠定坚实基础。”外围气象服务团队队长张曼说。
通讯员/陈争
摄影/宋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