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探访德化九仙山下:蔬菜“盖被”保暖 村民“滴水防冰”

■融媒体记者 陈玲红 庄丽祥 郑怡君 文\图

昨晚8时45分,德化赤水镇飘起了雪花。为了应对此轮寒潮天气,昨日德化县启动低温天气Ⅲ级应急响应。昨日下午,记者一行三人驱车来到德化县九仙山下的赤水镇,关注乡镇和村民的防寒措施。有村民拿出了传统的“火笼”取暖,并早早打开水龙头滴水,防止水管结冰;最大的蔬菜基地里,10名工人有的忙抢收蔬菜,有的在给蔬菜保温;夜里,公路局的工人们载着半吨的融雪剂,沿路喷洒防止公路结冰。大家都严阵以待,防寒保暖。

工作人员正在公路上开展除冰作业

“老古董”火笼来取暖 滴水防止水管结冰

昨日下午3时,汽车刚进入德化乡镇,仪表盘上显示的室外温度便7℃、6.5℃、6℃、5.5℃……一路往下掉,坐在车里手脚明显感觉似有寒风吹来的冰冷。下午3时30分,整个镇区雾雨蒙蒙,到了晚上8时45分许,镇区温度仅有-1℃的天空飘起了雪花。

下午3时30分许,猛虎村书记陈建清给孤寡老人陈能目送来毯子,嘱咐他一定要注意保暖,要把电热毯打开别不舍得用。“我有电热毯,也有火笼取暖,不会冷。”老人家笑着蛮不好意思地接过毯子并回应道。

陈能目说,当天早上接到村里的电话说要降温,早早地把家里养的几只鸡崽子笼到屋里的笼子里。“抱着火笼,一点都不会冷。”陈能目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古董家当”。一个用竹条编成的小篮子,里面装着烧着的火炭,就是从他小时候就开始使用的“暖宝宝”啦!“篮子底下放一个陶土碗,这样炭就不会烧到竹篮了,坐着看电视的时候,双腿一夹,双手盖在上面,既暖了腿也暖了手。”陈能目说,村里发了充电的暖宝宝,但平时他还是习惯用这个,不过防火安全不能忘,火笼不能放在床上。

 

在九仙山下的铭爱村,村民周庆正准备晚饭,做饭的地瓜放在屋外的土洞里。土洞是村里的特色,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大家把生姜、地瓜、芋头等需要储存的食物都放在这里,“能保存一年”。“这些东西放进去,盖上红土保湿,天越冷土洞里面越暖和,所以不怕被冻坏或者变干,可以保存很久。”73岁的周庆说,铭爱村海拔1050米,是德化县海拔最高的村子,每年都会有四五次0℃及以下的天气,村民们对寒冷并不陌生。多年来,村民们还总结了一套应对自来水结冰的好方法:“晚上睡觉前把水龙头打开一点点,让水可以一滴一滴地滴出来,就不会结冰了。”周庆说,这样既不浪费水还可防止结冰,否则第二天一早起来全冻住, 得等到中午太阳出来了,冰化开了才有水。

 

傍晚6时许,天渐渐黑了,雾雨之下村里无行人,亮着零星灯火的屋里大多是窝被取暖的老人。据了解,为了保障孤寡老人平安度过寒潮天气,昨日赤水镇组织全镇14个村给66名特困老人发放毛毯,并逐一入户叮嘱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无人机给高空电线除冰 半吨融雪剂防路面结冰

昨天一早,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赤水镇供电所的所有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极寒天气中,电线如果被冻住了,那就断电了,那怎么办呢?供电所的工作人员一早便进行了首次无人机除冰实操演练:一台无人机绑着一根绝缘棒对着结冰的路线敲击。这是供电所除人工操作的除冰综合器具外,第一次投入无人机除冰。昨天上午,该供电所还利用无人机测温仪进行线路巡视,到九仙山酒店、九仙山气象站等进行客户侧安全用电检查,并集结包括技术工人8人、辅助人员12人在内的共计34人抢修队伍,以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昨天下午,整个赤水镇雾雨蒙蒙,为防道路结冰,昨晚7时许,赤水公路站的工作人员在省道215线九仙路口至戴云山保护区路段喷洒融雪剂。据了解,该路段为陡坡路段,按往年经验是较容易结冰路段,约5公里长度需融雪剂约半吨。公路站副站长陈和明介绍,如果明晚温度低于0℃就要再喷洒一次。

菜基地抢收作物 撒草木灰给土壤增温

在赤水镇有个上百亩的高山蔬菜基地,昨天,这里的工人们都在忙着做三件事:抢收蔬菜、撒草木灰、盖薄膜。

     

“昨天和今天共抢收了1000多斤蔬菜,不能收的大棚内洒草木灰,大棚外的蔬菜就盖薄膜,这两天盖了大概30亩薄膜。”蔬菜基地工人陈先生介绍,大棚内的幼苗和土壤都会撒些草木灰,草木灰不仅可以防虫害,而且能把土壤的温度提高3℃左右。

“如果土壤的温度太低,培育好的幼苗一种下去就会被冻坏,所以要提前撒,这样才不会影响冬季蔬菜的播种进度。”陈先生说,这两天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他表示,除了包菜和芥菜外,基地里的小白菜、西兰花、菠菜等大量的菜如遇温度低于0℃都会被冻坏,所以这两天要大量抢收和保温。“大棚平时是开着天窗和侧帘的,这两天全部关闭,全封闭的大棚内的温度要比外面高5℃到10℃。”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