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邓敏佳 通讯员 王海亮 周国强 袁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江西气象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努力探索一条“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鲜明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发展之路,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服务、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和党的建设等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科技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领域全面拓展,江西气象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凝心聚力 气象服务效益显著
全省气象部门始终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气象服务的首要任务,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坚持趋利和避害并举,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 为各级政府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机构明确、人员具备、职责清晰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以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灾种全覆盖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在1998年特大洪涝、2003年特大高温干旱、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2010年唱凯决堤、2016年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全线长时间超警戒及鄱阳向阳圩溃口、2017年赣北连续暴雨等紧急时刻,在建军九十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活动中,在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周密组织、准确预报、精心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得到高度评价和肯定。2018年5月,省委主要领导指出,气象部门是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的“眼睛”。
景德镇市浮梁县气象局观测场
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气象保障服务试点省份,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气象保障服务试点方案》,提出了四大样板试点目标和五大体系建设试点任务,获省政府认可和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编制印发了《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气象保障行动方案(2016-2020年)》,确定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工程,纳入《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圆满承办全国首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推进会,率先在全国以气象视角亮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名片。
江西建成以省农业气象中心为核心,以南昌农试站为阵地,以5个特色农业气象中心为骨干,以市级农业气象中心为支撑的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体系。联合省农业厅,成功申报中国气象局、农业部第一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柑橘气象服务中心。建立农产品全生育期气象条件监测溯源系统,开展水稻、脐橙等气候品质评价和贴标服务。建成9个国家级、32个省级标准化现代气象农业服务县和66个国家级、500个省级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平台用户 3.4万人,覆盖全省所有市、县,服务60%以上种植、养殖大户。携手农业、保险等部门组建涉农专家联盟117个,共建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点)1403个,推进气象信息服务站与益农信息社共建共享,实现农业气象服务进村入户到田。
针对市民出行、旅游、健康等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创新气象服务产品、丰富服务内涵,产品种类从2013年的50余项增加到78项。不断加强气象融媒体业务发展,构建电视、网站、三微(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等多手段融合的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信息传播体系。全省气象官方微博67个、微信84个,“江西天气”“江西气象”“江西预警发布”“江西微农”等平台粉丝近200万人,全省短信用户定制数122万户,手机短信发送速度提升到5000条/秒,年受众近4亿人次。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自2010年开展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以来,江西平均得分86.1分,2017年为91.1分,位居全国第三。
安义县气象局业务人员开展为农服务
江西专业气象服务覆盖已从传统的农业、林业、水利等向生态文明保障、工业、能源、服务业、交通、电力、环境保护、旅游等延伸,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建成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智能服务系统,实现全省境内高速公路分钟级至12小时沿线交通气象预报在线查询,针对高温、大雾、道路结冰等灾害性天气开展了专门的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为全省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在全国首次实现与铁路部门共享内部资料,建成赣闽铁路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实现面向行驶列车和巡线员的“靶向式”预警服务。
奋力开拓 气象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江西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2011年、2017年中国气象局和江西省政府两次签署省部合作协议,省委、省政府2013年首次将气象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综合考评,省政府2014年1月7日印发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部署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2017年,省政府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省气象局、省委农工部、省统计局联合发文开展气象现代化第三方评估,研究制订更高水平现代化指标体系,我省气象现代化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
安福县气象台预报平台
目前,全省共建有9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5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个高空观测站、8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3个风廓线雷达站、13个PM2.5监测站、1个黑碳气溶胶监测站、12个酸雨观测站、22个自动负离子观测站、12个紫外辐射观测站、63个 GNSS/MET站、3个温室气体监测站、52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8个农气站、12个二维雷电观测站、16个三维闪电观测站,建成高山指标站及武夷山脉断面观测站,靖安森林生态观测站、武功山高山草甸生态监测站、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观测站、南昌城市生态观测站、南昌农田生态气象观测站,3个温室气体观测站,风云三号卫星地面接收站、风云四号卫星地面接收站,全面建成地面、高空、空间天气无缝隙多圈层观测系统。
全省初步建成无缝隙精细化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省级0~12小时短临、0~10天中短期、11~30天延伸期预报从站点预报全面调整为网格预报,并协同拼接到全省预报“一张网”。初步构建了0~24小时内时间分辨率逐1小时、24小时~10天逐3小时,空间分辨率5公里的网格预报产品体系,建立了相应的主客观网格预报产品制作业务。
中短期预报实现由定性预报、分县定量预报到乡镇定量预报的转变,格点预报空间分辨率为5公里,站点预报精细到乡镇。开展了强对流潜势预报、短时临近预警,短时临近预报与短期预报实现无缝隙衔接。实现气候信息交互显示与分析系统(CIPAS2.0)业务运行,极大提升气候预测客观化水平。初步建立了空间分辨率5公里、时间分辨率24小时的延伸期网格预报业务。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6%,24小时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达89%,24小时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达79%。
江西构建了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枢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翼齐飞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网络。全面建成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相衔接,预警信息采集便捷,预警发布一键式、多渠道、靶向精准的省、市、县一体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市、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2010-2018年江西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得分
党建引领 气象事业稳步发展
回顾江西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气象部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整体事业步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卓越成就。气象部门各级党组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基层气象部门党组织按照省气象局党组提出的“政治业务深度融合、软硬实力同步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组织学习会、报告会、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传承江西红色基因、弘扬气象精神,推动政治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层层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全省气象部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三讲”、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2018年首创“江西气象大学习讲堂” 系列专题讲座,首次与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全省气象部门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暨全面从严治党轮训班,首次大规模举办机关直属单位全体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在井冈山举办全省气象部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干部队伍作风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全省气象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传承、丰富和发展气象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习型组织建设、气象信息产品传播、精神文明建设、气象宣传、气象科普等工作成效显著,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气象精神,凝练“管天为民、追求卓越”的江西气象精神。
特别是近年来,全省气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出制度、出规范、出品牌,载体有效、措施有力,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省气象部门 100%成功创建文明单位,其中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