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之际,东营市公安机关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为统领,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警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聚焦乡村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决扛起助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全力打造具有公安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样板”。为深入推进乡村警务工作,特推出“乡村警务·派出所所长谈”专栏,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把准脉搏 融合共治
打造油地铁校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东营分局六户派出所所长 吴新海
向上滑动阅览
六户派出所将紧密结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探索建立油地铁校警务协作机制,打造“平安六户·魅力城南”乡村警务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平安建设。
一、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立足六户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强镇,不断擦亮“翠竹”党建品牌,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构建“乡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各方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二、夯实基础,搭建乡村治理防控模式。注册成立“城南义警·平安联盟”平安社会志愿组织,打造5支平安志愿队伍,开创“群防群治、平安共治”乡村警务防控新模式。依托“数字小镇”建设,健全“智慧社区警务防控体系”,加快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围绕勤务运行,建设“火车南站警务工作站”,打造油地铁校快反联动机制,做到一方有警、多方联动。
三、凝聚合力,提升乡村治理管控效能。会同镇综治、司法等部门,共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形成四级纠纷调处联动机制。探索“互联网+”警务创新模式,建设打造六户安防体验中心,做好宣传防范,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乡村社会治安环境。
走地头坐炕头主动牵头
推动乡村警务走深走实
垦利分局胜坨派出所所长 盖欣东
向上滑动阅览
胜坨派出所将按照市局“乡村警务”总体部署,抢抓分局试点推行“民警兼任村官”机遇,挑选3名民警作为第一批村官先行先试,确定“跟着村情走、围着实情干”的工作思路,走地头、坐炕头、总牵头,打造符合胜坨地域特点的乡村警务。
一、走进田间地头,吃透村情民意。推行“板凳警务”,“民警村官”驻点,其他民警分工包片,把小桌、矮凳、蓝帐篷作为社区警务“三件套”,赶大集、赶农村夜市、赶村居广场,摆到村头、地头、群众身边,聊家长里短,掏心窝子交谈,广泛听取民声民意,全面了解民需民愿,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消除烦心事。
二、坐上群众炕头,就地开展工作。针对“村改居”产生的新矛盾纠纷和水电气安全隐患,主动深入村户开展经常性隐患排查、入户走访,坐上群众家炕头,加强与村民的联系,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推动问题及时解决、基础管理更加完善,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夯实基础,做到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消除。
三、靠前主动牵头,推进“三联合一”。针对农村片区、油区、园区“三区”密集交错的特点,依托小宁海警务工作站,胜坨派出所与滨海宏安、景苑派出所民警交叉兼职、共同进驻,统筹整合公安、应急(消防救援)、农村治保、油田护卫及企业内保力量,打造“三联合一”运行体系,切实凝聚起乡村治理的最大合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建设“平安气象站” 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开发区分局明月派出所所长 杨峰
向上滑动阅览
开发区东城街道管辖五个村居,日常工作中我们习惯称为“南五村”。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南五村”村民同许多地方的村民一样,习惯于关注天气情况,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天气预报。明月派出所将把握农民群众这一生产生活习惯,打造“平安气象站”,助力乡村治理提档升级、取得实效。
一、建强乡村治理领导体系。确立街道办事处统筹、公安派出所主导,司法、信访、民政等职能岗位融合和村两委参与的“四级组织领导体系”,社区民警、网格员、乡贤、村居教师、退役军人等多方面力量在四级体系下开展工作,注重发挥职能机构作用,建章立制、定岗定责,多方联动参与乡村治理。
二、做优乡村警务群防群治。实行群策群力防范小案件、防微杜渐整改小隐患、利民便民做好小服务、多方联手调处小矛盾、工作联动吹响小哨等“五小工作法”,联结群防群治力量、宣传带动村民,发出高发警情、预防提醒等“平安警务预报”,推动服务窗口前移,构建大工作不延迟、小工作不遗漏的乡村治理格局。
三、力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将新时代“乡村警务”机制作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载体,瞄准乡村群众距离城区远、办理业务难度大等“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推进田庄警务室建设,将服务窗口前移至警务室内,有针对性开展送证上门、入户办理等服务,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以“警务共同体”建设的新成效检验乡村治理创新的新成果。
“三个坚持”打造乡村善治新模式
利津县公安局北宋派出所所长 张然
向上滑动阅览
北宋派出所将算好“民心账”、办好“民心事”,打通民警与群众联系的通道,畅通警务工作与基层党建、村务管理的渠道,让“枫桥理念”渗透到乡村每一个角落,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一、坚持党建统领,夯实乡村治理“主阵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党政资源、社区资源,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抓好正气文化建设,把“向党、为民、崇德、尚法”的所训真正融入民警内心、化为行动自觉。
二、坚持多元参与,开辟矛盾化解“新渠道”。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实现警务与基层治理平台和网格服务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打造老刘调解室,有效分流非公安警情,积极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做到“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访罢诉”,进一步节省警力、赢得民心。
三、坚持实战实效,开创共建共享“新局面”。创新“微网格”,建立“日常态走访、周街巷议事、月向网格述职”街巷长制度,让乡村每个街巷都有“名字”和“管家”,推动乡村治理“警格+网格”融合共建。组建“枫铃义警”,推出“网格帮帮跑”等便民服务项目,成为活跃在乡村治理中的“最美身影”。打造VR安防体验室,设立“北宋派出所直播间”,用交互式、趣味性体验吸引群众,提升群众自我防范意识能力,推进“平安乡村”纵深发展。
编辑:邵光海
东营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