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安多县气象局。
西藏安多县,地处唐古拉山麓,平均海拔5200米,北接青海省,有“西藏北大门”之称。
全年有10个月风雪气象。气温极低严寒刺骨,广袤的草原常年被冰雪覆盖。冰雹、碎冰漫天飞舞、8级大风常年不断,有时能见度甚至不到2米。
在如此艰苦的生命禁区,有那么一群气象人,50余年如一日,在平均海拔5200多米的“生命禁区”,战高寒、斗缺氧,践行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他们用火热青春诠释着“吃苦、敬业、奉献、牺牲和站在世界最高处,争创工作第一流”的藏北气象人精神。
金水井。
饮“金水井”之水 扬气象人精神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跋山涉水来到高原,他们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建设西藏、守卫国土,在雪域高原书写青春赞歌。
陈金水,三进西藏,面对安多“风吹石头跑、天上无飞鸟、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的恶劣环境下,始终义无反顾地服务群众,造福一方百姓。他以帐篷为家,和同事艰苦奋斗61天自己挖井,为后人带去了“金水井”,创建了全球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气象站——安多气象站,他用33年的时间扎根边疆,扎根基层,让自己的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陈金水每天默默无闻地工作,宿舍、值班室、观测场,“三点一线”往来穿梭。一些人看来枯燥无味的生活,在陈金水来讲就是一件伟大的事业。“党的事业,不是每个人都能轰轰烈烈。我奋斗过了,奉献过了,就问心无愧,终生无悔”陈金水说。
陈金水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激励鼓舞一代代安多气象人扎根高原。1970年仓决决定留了下来;1976年次旦益西也决定留了下来;2003年60后的拉巴顿珠和妻子米玛潘多,把两个孩子分别寄放在拉萨和日喀则的父母和岳父母家,也留了下来;2012年80后的洛松拉姆、卓玛拉姆在陈金水的精神鼓舞下毅然决然留了下来;2019年,追寻着前辈们的足迹,90后的仓啦、尼玛也来了。安多县气象站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气象人坚守安多,守望藏北,喝着金水井的甘泉,传承陈金水开启的气象梦,全力以赴打造“天下第一气象局”。
气象科普进校园、进牧区。
牧业产业的“气象经”
在从最初的天气预报到如今的智慧气象服务,气象元素贯穿了安多县牧业生产增收的方方面面。安多县是牧业大县,牧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海拔高、天气寒冷、冻土时间较长等原因,安多县境内植被稀疏,见不到一颗树木。近年来,气象局工作人员综合考虑安多县气象灾害发生的类型、分布特征以及灾害造成的损失,在一次次的调研实践中收获“气象经”,以气象科技力量保障牧草优品质、高产出,提高牲畜出栏率、存活率。
安多县气象局工作人员调查多玛乡1村牧民羊群因强风雪掉落冰湖事件。
“今天最低气温零下5℃”。6月1日,安多县强玛镇“万亩千畜”工作人员白觉扎西通过手机里的微信公众号“安多气象”查看自己所在地的实时气象。“这是气象局专门为牧民群众开设的专栏,如果出现灾害性天气,“安多气象”还会提前发布通知,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这对我们牧民群众特别管用”白觉扎西说。
除了手机上的提醒外,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还会经常实地走访。这些年来,在安多的牧户牧场都能看得到他们的身影,深入牧户、草场了解牧草长势及牲畜出栏情况。“由于安多县特殊的气候条件,广大牧民更需要我们气象人的服务。多年来,我局联系安多县农业农村局、保险公司等多部分开展牲畜冻死、饿死保险赔付工作,得到了牧民群众的好评。”局长王亚说。
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
国道109线唐古拉山路段被称为“风雪仓库”,冰雹、降雪、大风天气四季可见。受大风、低温、降雪、再加上冻土层、风吹雨雪等因素影响,国道109线唐古拉山路段经常因路面结冰造成交通堵塞。如何有效保障进出藏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安多县气象人面前的一块“硬骨头”。近年来,县气象局锐意改革创新,把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放在首位,制作内容丰富,用得上、有成效的服务产品,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气象科学依据。尤其是针对冬春季青藏公路极其繁重的保通任务,提供“直通式”服务,主动对接交通运输、交警大队等,强化降雪预测、积雪监测、道路结冰的预警提醒,得到相关部门高度评价。
2017年3月12日降雪,109国道受阻,安多县大面积车辆停留。
同时,安多县气象局坚持做到群众到哪里,服务跟到哪里的工作原则,针对农牧区基础设施落后、灾害防御能力不足的现状,气象局利用汛前巡检、宣传节点、赛马艺术节等时段,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牧区、进寺庙、进军营、进赛马场活动,指引群众科学避灾减灾,实现群众增收,积极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贡献行业力量。
多年来,一代代安多气象人继承和发扬“金水井”精神,立足平凡岗位为牧区发展和牧民服务。赢得了广大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安多县气象局多次被评为区市县三级优秀集体,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西藏自治区优秀事业集体嘉奖、西藏自治区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