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闵行这所小学,上了《人民日报》!

9月28日,《人民日报》第17版刊登了《拥抱科学 创新成长》,在“创新活动丰富科普载体”部分,专门报道了七宝明强小学的气象科普活动。一起来看一下原文

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美天美象”气象站展板前,同学们正专注地更换今日天气信息。“本周天气预报放在最前面”“每天的穿衣建议贴在这里”“有了雨具提醒就不用担心淋雨啦”……这是明强小学“自制气象生活小贴士”项目式学习课程的缩影。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记录并整理天气信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将气象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020年起,明强小学大力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东、西校区陆续建立起校园气象站以及智慧学习空间。在专业气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开发了一系列贴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我们希望让学生在趣味化需求的体验活动中感受气象科学的奇妙,学会自主研究,开展创新实践。”明强小学副校长刘依婷介绍。

“风如何形成,有哪些特点?遇到大风灾害天气,应该怎样预防?”翻开学校编撰的气象科普绘本《气象乐学家》,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着雨、云、雪、雾等常见的天气现象形成的原理,与艺术、文学、科学等不同领域巧妙融合,让气象课堂更生动有趣。

“戴上VR眼镜,我们在老师的数字课件中就能领略四季气候,还可以做虚拟实验,玩各种游戏呢!”明强小学五年级学生周岂加对每节气象课都充满期待,“气象小诗人”“气象小主播”“气象研究员”,一个个“头衔”见证了她气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短短500多字,明强小学的气象科普活动跃然纸上。记者了解到,由于气象科普教育成效卓越,明强小学获得“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学校独创的阶梯成长式气象科普活动和相关气象科普课程,获得了社会多方的认可,并在2023年3月25日“科学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为主题的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论坛中做了现场展示,2023年8月在全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上进行交流展示。

阶梯成长式气象科普活动

据悉,经过多年的实践及改进,明强小学气象科普活动已经形成特色化的阶梯成长式气象科普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层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且一到五年级的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层一层不断向上逐步成长。

一二年级学生参与“气象体验员”活动,一年级学生在教室中观摩三年级的气象科普秀,二年级小朋友现场参观四年级学生呈现的气象科普展览,一二年级带着各年级不同的活动任务单进行科普体验。除了参与科普体验活动还担任了测评员,为自己喜欢的科普员投票。

三年级学生参与“气象科普员I”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制作精美的ppt,并辅以趣味的实验展示或道具,对着镜头进行气象科普演讲。有部分气象科普员脱颖而出,他们走进了一年级、三年级的各班教室,开展了现场气象科普演讲。

四年级学生参与“气象科普员II”活动。他们开展了为期2周的气象科学自主探究,各班学生组成了一个个气象科普团队,对自己选择的科普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进行梳理,设计出各式各样精美的科普展板。所有的科普展板汇集起来,形成了一场规模相当大的气象科普展。

五年级学生参与“气象研究员”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两个层级,初级为“气象研究初体验”,即开展一个气象相关的小实验、小制作,并通过实验报告单的形式分享所见所得;进阶则是“气象研究小课题”,即围绕一个气象相关的小问题,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并通过课题报告的形式展示结论或成果,让四年级学生观摩学习。

风空间+幻空间,身边的“气象站”

除了专业的校园气象站,明强小学还建设了创新气象科普空间,让学生们近距离体验气象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魔力。

风空间

举个例子:2021年7月,台风“烟花”肆虐,就连屹立在明强小学数十年的雪松也被连根倒拔。雨过天晴,校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唯有校园中的残缺的植物,提醒着人们“烟花”曾经来过。明强师生决定改变这个残缺的空间,在地面、墙面、半空中布置形成立体的气象科普实践空间——风空间。“这个风空间既是孩子们学习和认识台风的载体,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礼物,一场灾难,留下了一个学习的基地。”

明强校园内,还有一个幻空间。空间内陈列着一个个精美的生态箱,依托高精尖的绿色种植技术,明强学子开展了太空种子培育、种养条件编程、长周期探究等系列化劳动实践活动。幻空间作为气象课程“食”板块的学生实践基地,学生通过设计程序来抵抗自然界气象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气象与食物的关联,并开展深入的实践探索。

记者:陈美玲

图文:区教育局、明强小学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