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她观云测雨18载!只为掌握“天机”……

 

她长期工作在气象科技服务一线,敬业爱岗,创新奉献,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课题研究,撰写或参与撰写论文14篇,获得中国气象局“优秀值班预报员”、云南省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术能手”和“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气象服务。她就是红河州气象局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红河州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周秀美。

坚守初心分秒必争

准确的天气预报,离不开对每一个站点气温、降水、大气状况的精准把握,而每一个数据的背后,是无数气象观测员数十年如一日每一分、每一秒的坚守。

2002年7月,24岁的周秀美被分配到蒙自国家气候基准站从事观测业务。作为一名一线预报员,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及时上传,周秀美和同事放弃周末、节假日,24小时轮班,无论是寒冷的冬夜还是酷热的正午,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观测、发报任务,为防灾减灾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站好每一班岗。

 

周秀美在工作

2008年1月至2月,我州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害天气持续时间长。周秀美针对其间每一次强冷空气过程,提前制作发布冷空气消息和影响评价,对冷空气影响的时间和强度作出了准确的预报,为州委、州政府及农业、民政、电力等部门抢险救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红河州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初夏连旱。周秀美制作了40余期抗旱服务专题,针对每一次降水过程,提前发布天气消息,为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保民生保春耕作出了贡献。

 

周秀美(右)向群众宣传防灾减灾和气象知识

采访中,周秀美翻开一本本发黄的工作台账向记者介绍着气象人的工作故事。“白班夜班连着上,累了就在桌上趴会儿,饿了就吃包方便面。”回忆起过去18年的工作经历,周秀美感慨万分,“气象关乎民生,防护重于防治。作为气象人,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潜心钻研热心科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坚守一线的经历,让周秀美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预报服务工作中,她意识到现有的预报产品与生产生活、防灾减灾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积极主持和参与了多个课题项目研究。周秀美说:“存在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科研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暴雨致灾性强,预报难度大,一直困扰着一线气象预报工作。2015年,周秀美迎难而上,主持完成了红河州气象局课题《红河州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对红河州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产生的环流背景、预报指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大大提高了红河州暴雨预报准确率与服务能力。

 

周秀美举办防灾减灾和气象知识讲座

“对我州来说,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天气系统,全年都可能出现,冬半年往往带来雨雪冰冻灾害,甚至暴雨……”周秀美一边指着气象图一边解释影响原理,而在一旁的电脑文件中,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时间节点、一个个标红关键信息是周秀美夜以继日研究的成果。目前,周秀美申报的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昆明准静止锋对红河州的影响及预报研究》项目已获审批,正在研究。“期待通过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对静止锋的预报把握能力,准确研判、及时防灾减灾。”周秀美说。

除了潜心钻研科研项目外,周秀美还致力于气象知识技能的普及、传承工作。

“科普的形式还可以创新、内容还可以丰富、覆盖面还可以更广,作为高科技部门,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在13县市业务骨干技能培训会上,周秀美这样鼓励新预报员。

 

周秀美到贫困小学为孩子们发放新衣服

每年的“3·23”气象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六一国际儿童节、科技活动周都能看到周秀美忙碌的身影。她多次组织全州13个县市气象局职工到贫困乡村、贫困小学、社区等,以举办讲座、绘画征集、开放参观科普基地、建立校园气象站、组织收看网络公开课等方式,向公众宣传防灾减灾和气象知识,让“高大上”的气象知识飞进寻常百姓家。

“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气象人的共同努力,气象防灾减灾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也将更有效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周秀美坚定地说。

记者:初政艳 文/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张哲心 金贤柔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