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曹华报道)经过8年建设,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了对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生态系统全要素现代化监测手段,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胡杨林生态系统演化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
地面标准气象站。图片由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提供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着1600多万亩胡杨林,是世界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区,大片的原始胡杨林分布在流域河道两侧,是南疆地区重要的绿洲生态屏障。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缺少长期连续观测数据,人们难以掌握胡杨林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化趋势及内在规律,无法更好的采取措施保护胡杨林生态系统。
森林梯度观测站。图片由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提供
2014年,新疆在轮台县轮南镇启动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该站隶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网络中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及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建成综合试验基地、地面标准气象站、森林小气候观测站、森林梯度观测研究站、永久性标准监测样地等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布设了19眼观测井,具备了对胡杨林区土壤、气象、生物、水文等基本环境要素监测及项目评估、决策支撑等能力。
“胡杨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是新疆唯一一个针对胡杨林研究建设的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目前已具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气象因子动态监测、水文动态变化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功能动态监测、决策支撑六大能力,可以获取长期定位动态监测数据,形成规范、统一的胡杨林生态系统的技术参数群,为定量评价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塔河生态输水工程、胡杨林拯救行动等重点工程效益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为胡杨林固碳能力、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新英说。
研究人员正在对地下水位观测井进行数据收集。图片由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提供
据了解,下一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还将争取资金开展二期建设,在塔里木河上下游建设辅助站点,打造覆盖范围更广的胡杨林生态监测网络,实现对塔里木河全流域的生态要素监测,为保护塔里木河胡杨林这一珍贵的生态资源、推动南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