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组成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队,在昆仑山之巅海拔5896米的卧龙岗布设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22日已正式建成。该站目前是整个昆仑山脉海拔最高的气象站点,其建成也意味着青藏高原北坡中昆仑山地区阶梯式气象观测网基本搭建完成。卧龙岗新建的气象站点是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气候变化与西风-季风协同作用”科学考察任务的框架下进行建设。该气象观测站配备了自动化探测设备,并通过北斗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卧龙岗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位于西风和季风两支大气环流交换的主通道上,在此搭建气象站点能实现对流层中层500百帕上多种气象要素的观测,填补了昆仑山地区在气象观测数据记录上的监测盲区。
该站将为研究高海拔天气过程及青藏高原北坡昆仑山地区独特天气气候特征提供珍贵的气象资料。据介绍,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呈现明显“变暖变湿”的特征,而且南疆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也显著增多。位于青藏高原北坡的昆仑山是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和高原水汽能量的关键区,因此,明确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水汽能量演变,揭示其变化的可能机制及其造成的可能影响,是气象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沿之一。该站的建成对于加深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保障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站的建设也是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参与全球气象观测体系建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
尽管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是为了提供珍贵的气象资料,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建设人员不仅需要面对昆仑山特殊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高海拔缺氧、气温骤降等极端天气,以及设备运输和安装等诸多难题。但是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数据。综上所述,卧龙岗新建的气象站的建成是青藏高原北坡中昆仑山地区阶梯式气象观测网基本搭建完成的标志,也为研究高海拔天气过程及青藏高原北坡昆仑山地区独特天气气候特征提供珍贵的气象资料。该站的建设对于加深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保障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加强科学考察,积极参与全球气象观测体系建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