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不是西伯利亚去不起,而是烟台更有性价比”,为什么“最暖年”这么冷?

记者12月21日从烟台市气象局了解到,截至21日8时,位于山东烟台莱山区的山东烟台国家站积雪深度已达52厘米,大幅打破烟台历史最深积雪纪录。原纪录为39厘米,出现在2005年12月12日。

12月21日下午,#烟台大学 冷流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据@中国气象爱好者 微博中的视频显示,“烟台大学东门附近海边,冷流雪正在狂暴,宛如北极科考!”

网友戏称,这难道不是北极圈烟台分圈、西伯利亚烟台分亚吗?

“西伯利亚虎来了,都以为这是它故乡”

雪到底有多大?

差不多,这么大↓↓↓

图/IC photo

山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成芳介绍说,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东威海、烟台地区出现冷流暴雪,其中牟平、文登、荣成和威海市区有4个气象站累计降雪量达到了大暴雪量级,文登降雪量最大,达到35.6毫米,已属特大暴雪量级。

冷流雪不同于一般性降雪,其特点是阵性强,局地性明显,积雪效率高,垂直对流强,且云很低,有云中撒雪的“雪幕”景观,可能伴随晴天,降雪景观独特。

目前,烟台各区市已启动清雪除冰应急预案,应对雨雪低温天气。针对大雪降温天气带来的线路负荷增大,以及雨雪对线路、设备的影响,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启动寒潮预警响应,结合电网运行方式对设备的防护要求,实时监测电网负荷变化,以及时了解电网的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按照市卫健委统一部署,及时向各120网络医院下发通知,要求各医院提前准备、周密安排,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急救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针对近期的降温情况,烟台供暖单位根据网格员入户走访情况,在保证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供回水温度和压力,确保供暖末端、孤立以及楼边角用户供暖需求。

过去大半个月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后冬气候会是怎样?

都说今年是最暖年,

为什么最近这么冷?

一起来了解一下

1

冬季以来的气候特点

今年12月上旬偏暖显著,月中降温幅度大。12月以来(截至18日)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这期间,全国平均气温-1.3℃,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以偏高为主。

全国经历了前期持续偏暖、后期急剧降温的“过山车”式气温起伏。12月1-13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历史同期最高,云南、宁夏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但从14日开始,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大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冬季以来全国平均气温经历“过山车”式变化

冬季以来,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五成。降水分布差异大,中东部地区大致呈北多南少态势,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北京和河南均为第二多,陕西为第三多。

12月14-1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相态复杂、累计降水量大、落区与前期过程重叠度高等特点。有95个国家站点过程最大降温达到或超过20℃,山西大同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最大,达26.3℃。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约596.7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2.2%,其中,降温幅度超过14℃的约162.5万平方公里。福建连城(16.6℃)、江西安远(16.5℃)、四川峨眉山(16.5℃)、广西桂平(15℃)等1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受寒潮影响,华北东南部、华东大部、华中北部和中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普遍超过10毫米,其中江苏中部、安徽中部、湖北中部等地超过25毫米,局地超过50毫米。对交通运输、设施农业、城市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北方的大范围降雪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同时也给各地换上了别样的风景。

2

后冬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后冬我国中东部降水偏多,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北方地区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冷空气间歇期,大气扩散条件转差,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和长三角等地或出现雾和霾。

3

说好的最暖年

怎么寒潮一来这么冷?

今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预测结果也显示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怎么看都跟最近这寒潮相矛盾,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谈及某年或某个月份偏暖,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来定的,而是通过对比整段时间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来确定。例如,今年秋季11月3-7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个时段内气温断崖式降低,比历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如果计算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发现是1961年以来最高,所以是“最暖的秋季”。

不是说全球变暖了么?为什么秋冬的冷空气还那么强?

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巨大温差,这种差异促使极圈外围形成了一圈强劲的西风,环绕在极地周围,它被称之为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就像“围栏”一样,约束着极地的冷空气。稳定的极涡被强大的西风急流限制在北极地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北极地区增温,与中低纬度气温差减弱,难以维持强大的西风急流,极涡内的冷空气变得“躁动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北极来的冷空气,其温度远远低于我们生活的中低纬度地区,多次出现的寒潮天气让我们感到“冷冷冷”。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但是,冷空气过程强度不仅仅受厄尔尼诺影响,也与北极涡旋的分裂和中高纬西风带的扰动也有很大关系。今年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分裂为双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上空。伴随着欧亚上空西风带的剧烈扭曲,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我国大部地区由前期盛行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激发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将热带水汽向我国大陆地区输送,因此来自中高纬的寒潮过程配合来自低纬的丰沛水汽条件,导致我国中东部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过程。此外,地面积雪造成的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后期回温较慢。

中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虽然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增大。例如:2020年2月14-17日,全国型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出现8~12℃的降温,局地降温18℃以上;东北、华北东部、黄淮等地出现降雪(雨)天气,吉林省有7站最大积雪深度超过40厘米;广东、广西等地出现大雨或暴雨,多省出现冰雹、大风、雷电、道路结冰等灾害性天气。2016年1月20-25日,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全国过程降温超过6℃面积达到786万平方公里, 529县市过程降温超过12℃,16县市超过18℃;23站连续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67县市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5日,广州出现建国以来首场降雪。

综合国家气候中心、烟台文旅等

来源: 中国山东网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