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岁月微光——八旬退休女工程师的自述(之一):我的苦难童年

按:母亲生于1942年,1959年进入成都气象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浙江泰顺气象站工作。1971年追随我父亲来到位于云南会泽县的以礼河发电厂,转行成为一名水文技术人员。八十年代中,又和我父亲一起到一座新建设的水电站:鲁布格电厂工作,直到1997年退休,留在第二故乡云南曲靖养老。退休这么多年,母亲虽然身体不算很好,但是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新事物的兴趣。不但会用手机,还会上网浏览、聊天、网购,近来还用手机开始写自己的人生回忆。每写一段,就用微信发给家人分享。我帮她收集整理时,每次都会被感动得流泪。我们的父母这一辈人,不但是用自己的一生,来见证这个国家的风风雨雨和巨大变革,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普通人的他们,在时代风浪中不屈不挠,尽职尽责,追求更好生活的强大意志!

今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面对着新的挑战、新的烦恼,再回头看看我们父辈走过的路,看看我们出发的地方,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我的苦难童年(作者:赖洪秀)

解放前夕,大概在我4一5岁的时候,我家在四川省新都县西门外开茶馆,后来茶馆开不下去了倒闭了。父母亲没有生活出路,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十多口人要吃饭,实在是养不起。大哥开缝衣店,讨了大嫂与我们分家出去了。大姐出嫁了,二哥三哥才十三四岁也被送出去当学徒了,另一个比我大的姐姐也因病家穷没钱治死掉了。家里就剩下我和弟弟了。

为了求生路,找口饭吃,我和弟弟被父母送到赖家老院子三孃和幺孃家寄养,她们家都没有孩子,对我们也挺好的,不缺吃少穿的,对我们就象亲生的一样。父亲推鸡公车维持生活,累得直不起腰来,晩上在荒郊野外风餐露宿,从此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在“三年困难时期”去世了。母亲在外面做零工,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活,维持生活。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我和弟弟又被接回家来了,总算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团聚了。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家里生活还是维持不下去了,我又被送到胡家老院子去了,这家人也没有孩子,但对我特别不好,没有床铺给我睡,用一个烂窗子架子和破棉絮网给我睡,冬天寒风刺骨,我被冻得缩成一团,吃的是剩莱剩饭。过年啦,天气还是很冷,也没有棉袄给我穿,更不用说新衣服了,那一天,天气特别寒冷,他们叫我到河边洗鸡肠子,手被冻僵了,不小心小刀划到小手了,流血了,鸡肠子也被水冲走了。我不敢回去,怕他们打我。天快黑了,我突然想回自己家。于是我朝着路上有车有灯亮的方向跑去,终于到了街上,但我不敢回家,我去找孃孃,我父亲的姐姐,到了她家已是夜里了,她给了我一碗热乎乎的稀饭喝,感觉全身都暖和了。

第二天,她没有送我回家,她知道家里养不起我,把我带到另外一家姓黄的家里,这家人人多,有爸爸妈妈,有弟弟妹妹,我算大的了,家里的活都叫我干,有一次叫我去放牛,天啦,我从来没有放过牛,那牛遇到生人,就不听话,跑得很快把我拖得滿地滚,全身都是泥水,还好没有被牛踩死,算我命大吧。

这就是我的童年。其实我也不怪我的父母亲,他们也是为了我好,找条生活出路,有饭吃,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要不然也没有我的今天了。

解放后上学了的母亲(右三)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