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1个冬天”,10年准备

01

今天,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迎来倒计时100天。

冰天雪地虽未至,但在内蒙古,从室内到室外,从孩童到花甲,玩转大冰雪的准备不停、活动不停、脚步不停。

办好“十四冬”,是内蒙古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从2014年上报申请承办报告,到最终确定2024年2月17日开幕,内蒙古与“十四冬”相约10年。

10年准备,10年期待,只为这一“冬”。

02

“十四冬”的“三个最”。

标准最高。

“十四冬”,不仅是继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水平最高的全国冬季赛事,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6年来首次承办的全国性大型赛事。

项目最多。

“十四冬”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测试赛变成了备战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练兵赛。

滑冰、滑雪、冰壶、冰球、雪车、雪橇共8个大项、16个分项、176个小项全部对标米兰冬奥会,重新部署,使得“十四冬”成为历届全国冬运会中项目最全的一届。

规模最大。

作为我国冰雪运动健儿拼搏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比武台、前哨战”,预计参赛运动员将达到3700余人。

同时,为保证米兰冬奥会人才储备和选拔,包括滑雪、冰球等在内的4个大项中又增加了青年组比赛,涉及10个分项、60个小项。

这“三个最”,意味着需要更多人投身幕后。

一场赛事、一次考验,一张答卷。

但这不是一份简答的卷子。比的是赛,考验的是人;竞的是技,考验的是发展动能。

03

如何应考?

现下,“十四冬”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作为“十四冬”的举办地,呼伦贝尔正全力以赴。

场馆场地更高大上了。

承担着“十四冬”开幕式和全部冰上项目比赛任务的呼伦贝尔冰上运动中心,由速度滑冰馆、短道速滑馆、冰球冰壶馆、运动员公寓4大建筑组成,能容纳9000余名观众。

不仅承接过包括黑、吉、辽、苏、浙等10余个省份和20余个地市级专业队的上冰训练,还为当地中小学训练队、社会团体、教育研学等提供服务。

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不断改造升级,成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城市风貌更精神了。

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改造162个老旧小区,打造“六馆一湖”等文化地标;

部署主会场周边的公交线路,优化线路运力,在接待保障酒店设置“一对一酒店管理服务专班”;

在扎兰屯、牙克石户外赛事场地,布设自动气象站,在场馆、接待酒店实时更新天气情况,做好气象保障。

同时,推出冰舞秀、马术剧等精品文化产品,内外兼修的品质城市正在形成。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全民参与,氛围更浓烈了。

赛场内,在为期4天的短道速滑资格赛中,看台座无虚席,呐喊助威声不断。

赛场外,全民助力“十四冬”活动在社区、广场、大街小巷火热开展;还有1500余人参加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开展越野滑雪运动、组建冰球队、开设冰雪训练专业,从小学到中学,校园纷纷掀起“冰雪热”。

面对这场大考,呼伦贝尔正通过全要素、全流程、满方位的准备,传递着让“十四冬”精彩绽放的信心。

04

冰雪运动正当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普及冰雪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契合的。

开展冰雪运动,内蒙古同样拿出了一往无前的劲头。

在呼和浩特,“冰雪运动进校园·旱地冰壶公益行”走进40多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旱地冰壶入课堂,校队组建不停歇,中小学生旱地冰壶比赛办得如火如荼。

图片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在乌兰察布,今年“冰雪之恋”冬季运动季的30余项主体活动即将上线,首届冰雪马拉松赛也将于12月初开赛。花样滑冰、速滑、冰球,“四季皆可滑”的乌兰察布市滑冰馆成了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学生在岱海国际滑雪场上冰雪体育课。(摄影:王正)

在赤峰,喀喇沁赛区美林谷滑雪场是滑雪圈里的“必打卡地”,今年更获“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授牌;冰上龙舟、雪地拔河、雪地赛骆驼……在达里湖,脑洞大开的“冰雪乐园”每年都是趣味无穷。

雪上龙舟比赛。(摄影:王正)

……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还发布了百场惠民活动。

青少年活动,有轮滑、雪地足球、雪合战等;大众冰雪活动,有冰雪嘉年华、四季冰雪赛等;冰雪品牌赛事活动,有冬季英雄会、中国冷极马拉松等。

群众冰雪运动开展得热烈,内蒙古冰雪运动成绩同样耀眼。

阿尔山被中国滑雪协会确定为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成为培养滑雪世界冠军的摇篮,从阿尔山走上冬奥会的中国滑雪队员,摘金夺银,为国争光。

近两年,内蒙古向国家队输送近50名冰雪人才,其中一线队员近10名。2016至2021年,在全国冬季运动项目年度锦标赛、冠军赛、青少年锦标赛上,内蒙古共获得126项冠军。今年3月,在冰壶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团体A组比赛中,为中国冰壶夺得第一枚世青赛金牌的李智超,就来自于内蒙古冰壶队。

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海拉尔站。(摄影:武飞虎)

目前,内蒙古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已超300万人。

借助“十四冬”的有利时机,内蒙古正生动践行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05

“冷资源”变“热经济”。

冷是资源,亦是财富。

13亿亩草原,3.5亿亩森林,1.8亿亩沙漠,6000万亩水体,每当进入10月,内蒙古大地便化身为林海雪原、冰雪沙漠、百里雾凇、冰冻河湖……几乎囊括了各种冰雪美景。

游客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不冻河体验漂流。(摄影:王正)

特别是呼伦贝尔,每年被冰雪覆盖的时间长达7个月,是国内冰雪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

穿越林海。(摄影:毕力格)

借势“十四冬”,内蒙古冰雪产业全面开花,越来越多“猫冬”人被唤醒、吃上“冰雪饭”。

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谷滑雪场周边的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和特色民俗,过起了“靠雪吃雪”的日子;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成立了莫日根民间艺术团,在冬季旅游季组织传统滑雪表演;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的凤凰马场专门为摄影爱好者组织冬季骑马、驯马等表演活动……

阿尔山雪村夜色。(摄影:王正)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群众日子好了,内蒙古冰雪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尤其在文旅、体育融合方面,内蒙古可圈可点。

呼伦贝尔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先后承办过17次全国青锦赛、冠军赛等滑雪甲级赛事和中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中国雪地摩托越野场地赛等特殊赛事。说起学习冰雪运动项目,“冬天到呼伦贝尔来培训”已成为品牌。

呼和浩特市马鬃山滑雪场,建成便出圈,2022-2023雪季,累计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入选“首批自治区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未来,马鬃山滑雪场将进一步向打造呼包鄂乌城市群大型青少年冰雪培训基地、专业运动员训练基地和区域休闲度假中心发力。

乌兰察布岱海国际滑雪场,自2018年运营以来,先后举办了民奥会、全国冬季两项冠军赛等多项赛事,还举办了“万名学生上冰雪”等活动,从中选取、培养滑雪运动员66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284人。

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的雪人。(摄影:王正)

“冷资源”不冷,玩转大冰雪,内蒙古很“燃”。

2024年2月17日,“十四冬”的圣火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主火炬塔点燃。

十年砺剑,只待一朝。

最后100天,我们一同期待。


来源:识见微信公众号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