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3日
京津冀等地
遭遇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应对紧急汛情
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预警
部门内上下联动
部门间协调行动
共同守卫公众安澜
北京: 科学研判掌握主动权
北京市气象局强化会商,以跟踪滚动分析研判和睿图模式为支撑,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为全市防汛工作赢得主动权。
11日下午,市气象局日常天气会商改为防汛全网会商,各级党委政府、防汛等部门共同聚焦防汛减灾工作。
8月12日,北京市气象局与市应急管理局进行防汛全网会商。叶芳璐 摄
市气象局提前与中央气象台、华北区域气象部门、在京军地气象部门开展联合研判,并结合实际天气滚动加密会商;
随后,将结论通过决策服务产品、全网提示短信等方式传递给决策者和公众;
暴雨、雷电、大风等气象预警和地质灾害、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根据天气情况提前发布或适时升级。
根据预报预警,山区景区全部关闭,各部门提前部署弹性上下班,涉河工地全部停工,排水集团和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千余名抢险人员严阵以待,1100余条公交线路监视积水点视情况甩站绕行。
尊重科学、大胆预报、相信自己的叮嘱为气象工作者增添了筑牢防线的底气;市气象局科研业务融合建设成果为有效捕捉重要天气过程提供了硬支撑。
12日11时,按照预报“剧本”,降雨云团先锋小分队开始陆续影响北京;14时,全市大部分地区已出现降水;15时后,降水间歇期出现,市气象台提醒市应急局“12日20时到13日2时是主要降水时段”,这一滚动更新的预报,为防汛大军迎来休整的窗口期。
天津:紧抓“四防”服务
8月12日,天津及海河流域迎来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具有持续时间较长、过程雨量大、暴雨范围广等特点。天津市气象局密切追踪天气趋势,紧抓“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北防山洪”的“四防”气象服务,迎战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应对强降雨天气过程,天津气象部门积极做好气象服务。图为预报员分析降水形势。肖涵 摄
自8月10日开始,气象部门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每日加密会商,并于11日启动海河流域暴雨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全力做好流域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每日向海河水利委员会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天气快报、雄安新区服务专报,助力防汛调度;
加强“通武廊”“静沧廊”平蓟三兴”“西雄”等京津冀跨省(市)行政边界基层气象台站联防机制,强化“上下游”天气监测分析,打出流域预报预警提前量。
为防范城市内涝,天津多部门拉起联防网。11日下午,市气象局向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并与市防办进行视频连线通报天气预报情况。12日上午,发布暴雨、雷电黄色预警信号,与市规资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并向全市应急责任人、应急联络员、气象信息员等发布提示信息,为部署应急排涝、交通保障、危漏房屋人员安置等措施提供依据。
针对本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市气象局加强蓟州山区山洪沟水位监测,根据气象部门建议,蓟州关闭所有景区、农家院等,及时撤离和疏散244人。
此外,气象部门与市防潮分部、市规划资源局等加强联动,防范强降雨与天文潮位叠加对港口及沿海地区的影响,通过微信群组、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天津港、中海油、电力、交通、保险等行业发布气象信息,对强降水、大风等可能造成的影响提供防范建议,确保科学防灾、安全生产。
河北: 协同联动同频应战
8月12日凌晨,雨水移步河北省境内,全省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气象部门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上下协同,步调一致全面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8月12日晚,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技术人员冒雨抢修自动气象站,确保数据采集准确,运行传输正常。关昊 摄
针对暴雨、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风险防范通知,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于8月10日发出,防汛减灾的敏感神经再次绷紧。次日,省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暴雨)三级应急响应。
加密会商、跨部门会商预警层层加码——省气象台启动逐3小时滚动更新未来6小时预报服务,准确预报降雨落区和强度。12日,省气象台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
部门内上下联动,全省气象部门强化区域间暴雨灾害预警区域联防。其中,廊坊市气象台与北京通州、天津武清开展气象灾害联防应急会商,与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天津静海、西青等气象局,加强信息沟通。
部门间协调行动,牢稳的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各部门布设防御力量争取了时间。
在唐山,市教育局启动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向全市教育系统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市供电公司启动三级响应,低洼变电站恢复有人值守,防汛沙袋提前放置到位;市消防启动暴雨预警及应急响应,组建市级抗洪抢险救援队随时出动处置险情。
在秦皇岛,市旅游文广局印发通知部署防范强降雨,相关负责人带队对山岳、涉林景区进行重点检查,所有游船回港避风。昌黎县1500余海上养殖大户及时撤回岸上。
此外,河北省气象局会同省通信管理局协商三大运营商,启动了保定、衡水、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张家口等市的手机短信预警信息全网发送。
每一次过程都全力以赴
当好“风雨守望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