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滨城区北镇街道:融合式党建 绘就新型农村社区新画卷

雷孟贾社区位于北镇街道东南部,处于城乡结合部,辐射面积2平方公里,管辖雷家、贾家、南孟3个村委会,党员51名。近年来,北镇街道突破传统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融合式党建”管理模式,推进融合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居民就业、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全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现代农村居民生活共同体。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扮靓社区红色底韵

联组联建,搭建党建联席会议平台。形成“组织联盟、阵地联动、发展联谋、民生联解、党群联建”的“1+4”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以往村居单打独斗的弊端,先后解决了校车停车安全、电线梳理、道路修补等问题9项。

建设党员活动室打造党建新阵地

激发激励,抓好“领头羊”工程建设。设置“5+X”考核评定标准,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建立起“书记擂台榜”。结合“淬火工程”开展,依托“红色讲堂”、“老党员说事”等平台,对基层班子开展以乡村振兴、实用技术、集体经济增收等内容的培训,锻造一支素质高、能力足、敢担当的干部队伍,并开展“青苗选培”计划,做好“选”“育”“用”“管”四篇文章,建设一支人员充足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

“五心” 服务法,架起连心桥

设岗设责,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开展“亮身份、做表率、带致富”活动,设置矛盾纠纷、环卫、安保等7类岗位,保证每名党员全部在责任区主动认领至少一个岗位,并适时实行现实表现量化积分。搭建“微心愿”认领平台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目前为群众实现“微心愿”42个,参与活动党员48人。

以“融汇发展”为航标,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因村制宜,推动集体经济增收。社区党总支在对村情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流转的思路,雷孟贾三个村共流转土地934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余万元,使广大村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发展其他产业。

因人而异,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返乡兴村百人计划”,11名大专以上本土年轻人先后回村创业。依托“乡贤会”,广泛网罗乡村之星、农业科技带头人、电商创客等人才,利用社区教育培训等优势资源,创办技艺传承基地、电商工作室等创业平台,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用。

让村民在家门口阅读

因势利导,加快生态旅游产业项目。社区积极对接黄河生态修复工程、南外环绿化及沿黄旅游开发等项目,将沿黄旅游生态项目开发纳入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向生态旅游、农家乐美食等产业拓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三治融合”为根基,优化社区治理新格局

多元主体参与,以自治激发效能。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机制,成立了居民、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和事堂”、“民情气象站”等自治组织,邀请有威望的党员和居民成立了党群协商议事会,在解决居民小事的同时,创新性开展“服务银行储蓄”活动,建立起了社区、党员、居民“三位一体”的议事协商机制。

村民议事厅凝聚群众心

法治思维帮民,以法治护航平安建设。开设法律服务室,聘请法律顾问实行“弹性工作制”,周末开设“法律讲堂”,以案释法,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帮助群众依法维权、解决纠纷。

传统文化植入,以德治引领风尚。开设“道德讲堂”,大力宣传优秀党员、五好居民事迹,引导群众向党员看齐、向先进学习。弘扬尊老爱幼传统,邀请“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走上讲堂,分享家庭美德、良好家风,营造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以“民本思想”为导向,形成社区服务新生态

推行“家门口”服务,融洽干群关系。将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6大类12项公共服务项目下移到社区,实行“一站受理、全科式”服务。并推行便民事务代办制,对村民所办事项分类代办,全面开启为民服务“直通车”。

管区”启用一窗受理“越来越便民

推行“对口式”服务,扩宽群众就业保障渠道。社区与毛纺厂合作,将手工编织引入社区,实行计件工资,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就业。开设“就业大讲堂”,与家政公司合作月嫂育儿培训基地,促使群众自主就业、创业。动员党员开展扶弱济困、关爱孤寡等服务,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文化馆,留住乡村文化记忆

推行“传统式”服务,满足居民文化需求。设立励志廊、村史廊、荣誉廊,创设孝老礼等礼仪活动,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孝德文化等活动。组建“乡土文化服务队”,在周末、节假日为群众献上丰富的文化大餐,补齐农村精神文化短板。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