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玫珏 王天雨 金泉才 通讯员 田浩宇
在我国,千余个艰苦气象台站分布在崇山峻岭、边疆荒漠。坚守在彼处,是为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防灾减灾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更完整的观测数据支撑。金秋十月,辛勤工作在艰苦台站的气象人,以饱满热情和扎实工作,期盼党的十九大的召开。
一
10月15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迎来秋冬季的第二场降雪。清晨6点半,观测人员准时到岗,开始一天的工作。
海拔4507米的那曲地区气象局是国家一类艰苦台站。全地区下辖10个县气象局,共有121名干部职工坚守在“世界屋脊”上。今年9月,随着双湖县气象局挂牌成立,那曲地区的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内,实现了“全覆盖”。
5年来,那曲气象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14年,地区气象局实现集中供暖,告别烧牛粪取暖的历史;通过那曲地区“三项工程”建设,2016年,气象部门实现自来水24小时供应。
今年是援藏干部黄克磊来那曲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一年多来,他克服高原反应,全力做好各项援藏工作,在民生资金落实、业务科技援助、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作出了不少成绩。黄克磊坚信,未来的对口援助政策会更加完善,将推进那曲气象现代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
同样是在清晨6点半,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内蒙古自治区索伦气象站的观测人员已经忙碌起来。他们要和全国120个高空气象站的业务人员一道,在7点15分这个时刻,将手中的探空气球放上天去。站长郭家旭说,每次观测工作的细节都要做到分毫不差,要以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来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索伦气象站位于群山环绕之中,是国家三类艰苦台站。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站紧紧围绕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一流台站”发展目标,以建立现代气象业务体制为契机,全面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来,我国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不含港澳台)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其中87个参与全球交换,索伦站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从2013年3月起,索伦气象站全面推进地面、高空气象观测岗位一体化工作。台站业务面扩大、内容增多,但值班时间、个人业务量则变得相对集中和均衡。按郭家旭的话说,如今的气象观测业务“不熬人”却更符合细致精准的要求。这让他对党的十九大后的台站发展有了更充足的信心。
三
海拔3367米的祁连县托勒国家气象基本站是青海省为数不多的乡级气象站,也是全省唯一没有集中供电的地方。
几场大雪过后,气温已降到0℃以下,但站长张毅嘉、藏族姑娘卓措以及回族师傅阿米乃依然坚守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张毅嘉说,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他们要在这里站好每一班岗。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修建了光伏电站;2016年,为职工建起了洗澡间……今年,该站开始进行无人值守化建设,他们运用新设备实现日照、云天凝结等观测项目的自动化,逐步取消人工观测项目。往后,张毅嘉他们只需定期来这里维护仪器;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可以到海拔相对较低的祁连县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气象事业发展迅速,充分解放了劳动力,改善了工作条件。相信在十九大后,基层气象事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张毅嘉说。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小雨
七天天气预报看这里!!!-----链接地址:http://3g.zgqx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