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李昊
深沉而厚重的,是周口的土地。勇敢而坚毅的,是周口的人民。
改革开放45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各行业、各领域的周口人,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探索新路、苦干实干,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诗篇。
奋斗路上,我们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与时代“同频”,与城市“共振”,他们的故事,伴随着产业的兴旺发展,镌刻下深深的“改革印记”。
现代农业父子兵
“太快了!”10月18日,周口市商水县,全市机收芝麻观摩会现场,看到3台农机飞速收割着成熟的芝麻,种植大户刘天华不由得连声称赞。
以前,芝麻主要靠人工收获,成本高、效益低。“现在我们种上了省农科院研发的宜机收芝麻新品种,成熟时籽粒几乎都不掉,非常适合用机械收获,收完以后可以直接入仓。”刘天华说。
2022年,刘天华试验种植了100多亩机收芝麻新品种,获得成功,今年又将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亩。
“每亩芝麻能收获300斤以上,按照市场价每斤8元,每亩收入就是2400多元。除此之外,地里还产出芝麻叶,每亩又给我们增加了1000多元收入。”刘天华说。
刘天华是商水县魏集镇人、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种粮30多年,流转土地5000亩,托管土地3万亩。他的儿子刘记森是名“90后”新农人,也是父亲的好帮手。
走进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这里摆放着玉米收获机、小麦收割机、烘干机、深耕机、无人植保飞机等各类机械上百台。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时候,靠人力收小麦,全家老少一起上,一二十天也收不完。”刘记森说,种植方式的变化,映照了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历程。
“如今,合作社的无人植保飞机一天能给800多亩地打药,搭配高标准农田的物联网可视化系统、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病虫害防治监测站、自走式节水灌溉系统等农业科技设施,从耕地到种植、管理、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管理几百亩地。”刘记森说。
“乡村要振兴,农业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刘天华父子早已制定好新的发展规划,下一步,合作社将会在智慧农业、农机服务、农产品初加工上下功夫,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合作社的效益惠及更多的农户。
金猴腾“云”焕新生
曾经,“三粒金丝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是众多“80后”“90后”的甜蜜回忆。
如今,乘着“智改”的东风,渡过难关的“金丝猴”立足市场、锐意创新,用“七十二变”,演绎着“大圣归来”的精彩故事。
作为陪伴了许多人童年时光的国民糖果品牌,位于周口市沈丘县的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自2018年成功回购以来,不断深耕产品、丰富品类,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面对全球糖果市场疲软的状况,该公司在守住奶糖、软糖本业的同时,主动开拓创新,研发出豆干、麦丽素、奶布丁、烘焙产品等“国潮”新零食,通过产品多元化布局,实现销量突破式增长。
“这一过程中,智能化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总经理王坤表示。
该公司三大主营系列之一的烘焙产品加工车间,于2021年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总投资1.2亿元,引入自动成型机、自动和面机、自动传输线、自动包装机、生产过程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数字化率达96%。2022年,车间改造完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走进车间,只见从和面、压制、烘烤到包装,传送带行云流水般将各阶段产品配送到位。
“车间人员由98人减少到45人,单班产能从6吨提高到11吨,在线产品合格率由97.2%提高到99.9%。”王坤说。
通过降本增效、新品开拓双向发力,去年,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收入达6亿元。
“我们还深耕‘甜蜜文化’,与江南大学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开发更符合当下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创新产品,抓住国货崛起热潮,全力释放发展潜能。”王坤说。
集团办学促均衡
教育是民生之本,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民众共同的期盼。
前些年,扶沟县实验小学是当地“名校”,每年到新生入学季,想去该校上学的孩子“爆棚”,而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郑关小学却备受冷落,在校生不足100人。
2018年,周口市在扶沟县率先推进办学模式改革,首选扶沟县实验小学作为集团化办学试点校。
当年9月,扶沟县把郑关小学更名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郑关校区。“学校选派我带领10多名教师去郑关校区任教,家长们看到任课教师来自县实验小学后纷纷报名,当年就招了300多名学生。”扶沟县实验小学校长何慧丽回忆。
“校园环境更好了,还增添了许多社团活动。”扶沟县实验小学郑关校区学生李婷婷告诉记者。
这一年,该县教体局把新建的明德小学划为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海路校区,30个班级当即招满。2021年,该县又把新建的金塔路小学作为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第四个校区,48个班级也随即满额。
集团化、一体化模式,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升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如今,扶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已成为该县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扶沟县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对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不少县(市、区)到扶沟学习考察。
周口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振说,实施集团化办学,促进校际合作,有力推动了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共享,已成为周口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周口市将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实现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转变。
蓄势待飞增动能
11月29日,安阳红旗渠机场正式通航。这座古都上的新机场,牵动了省内外许多人的目光。
郑州、洛阳、南阳、信阳、安阳5机场“齐飞”,商丘、周口、鲁山、潢川4个新建机场项目成功被纳入国家规划……近年来,河南抢抓空域资源,掀起了“机场建设潮”。
为何省内多地纷纷上马项目修建机场?因为它前端连着产业链,背后靠着全世界,能带动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发展。
新时代,要想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就要协同推进“四条丝绸之路”,在优势聚合上取得更大突破,既做强节点,又畅通“毛细血管”,让路网“活”起来,要素动起来。
机场架起了一座城市与世界相连的“丝路天桥”,让城市的触角越伸越远,与外界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交通枢纽的地位越发稳固。
坐拥沙颍河黄金水道,郑阜高铁穿城而过,多条高速畅通畅连,周口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今年8月,周口市政府与河南机场集团签约,就周口民用机场项目建设达成合作。签约待建的民用机场,将为“空铁水公”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补上最后一块“空中短板”。
“周口民用机场建成后,航站楼将与高铁站直接接通,进一步强化‘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优势。省机场集团将按照全省机场一体化运营部署,加快推进机场项目建设,促进周口外向型经济发展。”省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省桢说。
打通诊疗“梗阻点”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群众的共同追求。
近年来,周口市坚定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按照“市强、县优、乡稳、村活”的总体改革思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提升服务能力为主线、以筑牢基层网底为重点、以建设信息化平台为支撑,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多措并举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让孙女用手机申请了‘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平时有医护人员上门巡诊,费用结算全流程电子化,特别是这个一键呼叫系统,不仅能呼叫急救,还能远程问诊,很管用!”在周口市川汇区七一路街道七一社区,患者李某英指着病床前的一键呼叫系统设备说。
据了解,患者所说的一键呼叫系统拥有视频通话、远程诊疗、急救报警等多种功能,不但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节省大量医疗资源,还提高了诊断效率。
“除了跟住院一样的报销比例外,患者每天还能省去住院诊查费13元、床位费17.04元、医疗废物处置费1.9元、级别护理费18元。”一旁的护士童梦齐掰着指头算起账。
周口市积极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方式,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改工作多次受到国务院表彰和奖励。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对周口市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进行表扬。
“‘家庭病床’服务试行两个月来,效果很好,全面推广后将加快构建全市有序就医诊疗新格局,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周口市卫健委主任胡国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