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海宁“斜桥榨菜”| 斜桥本无榨菜,1931年从四川涪陵引入试种

文 | 嘉兴档案馆

 

浙江“斜桥榨菜”与四川“涪陵榨菜”,同为中国的著名 榨菜特产,它与欧洲的酸菜、日本的酱菜齐名,被誉为国际 “三大腌菜”。中国榨菜划分“川式”和“浙式”两宗,在国内 外市场最为有名的要数四川的“乌江”牌和浙江的“斜桥”牌,两种品牌各领风骚,平 分秋色。

 

一、发展历史

斜桥本无榨菜。1931年从四川涪陵引入试种,形似瘤芥菜,腌制后味鲜美。 1934年夏季大旱,粮食大减产,斜桥农民以榨菜充饥,代粮度荒。此后,种者益 多,面积扩大,自腌自食。多年来,斜桥农民习惯于自种自腌自食,少量销往外地。

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交迎受阻,四川榨菜不能运到上海销售,菜价暴涨。斜桥 籍沪商陈春荣,趁“斤菜斗米”之机,筹资2500元,于1938年4月在斜桥创办“斜桥榨 菜行”,“斜桥榨菜”由自给经济转为商品生产。

1939年4月,更名为“味美榨菜公司”,定商标为“万年青”。

1941年,陈春荣取消“万年青”牌号,改称“斜桥榨菜大王”。

1953年春,建立“斜桥临时榨菜加工厂”,第一任企业创始人为葛徳。

1955-1959年,第二任企业传承人为金昌明。由于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 义改造,私营“斜桥榨菜行”并入“斜桥临时榨菜加工厂”。厂址在斜桥镇原“兴记油坊”、杨家房子、黄墩港和现海宁制药厂一部分。下半年,“斜桥临时榨菜加工厂”划 归海宁县供销社,更名为“海宁县供销社斜桥蔬菜厂”

1959—1961年,第三任企业传承人为沈荣江。

1961—1968年4月,第四任企业传承人为金叙源(金昌明)。

1968年4月一1970年10月,第五任企业传承人为王德淮。

1969年4月,“斜桥蔬菜厂”更名为“海宁蔬菜厂”.

1970年10月一1976年12月,第六任企业传承人为沈庆荣。

1977年1月一 1983年12月,第七任企业传承人为朱清华。

1979年,经海宁县商业局批准,定名为“国营海宁蔬菜厂”。

1981年,海宁蔬菜厂开始探索方便食品的加工技术。同年,“斜桥”牌榨菜(块 装)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优质产品”。

1982年,海宁蔬菜厂90%的草棚油毛毡得到了彻底改建,全部被瓦房、楼房所 替代,从而结束了“头顶草棚油毛毡,脚踏烂泥臭水潭”的历史。下半年,该厂承担 了商业部开发小包装榨菜的科研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发并当年投放市场20万包方 便食品——“斜桥”牌美味榨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1983年10月至今,第八任传承人封益生任海宁蔬菜厂厂长

包装车间

二、品牌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至1965年1月,企业以海宁县供销合作社斜桥榨菜厂名义向当 时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了 “斜桥”注册商标,证号为商标注册证第49107号, 使用商品第41类榨菜,图案是老石桥形态中间有“斜桥”二字,取义是斜桥镇沿河往 东有石头堆叠成桥取名“斜桥”,这就是“斜桥”商标的由来。

浙江斜桥榨菜食品有限公司设在斜桥镇,产品畅销国内24个省市,外销港澳地区及泰国、马来西亚、缅甸、 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 等国。

自从1953年参观学习四 川榨菜腌制技术以来,经过 十多年一系列的发掘整理和 技术革新,斜桥人发现四川 榨菜腌制法并不完全适用于 本地。因为四川榨菜是冬季收获加工,适用风干脱水法,而斜桥榨菜是秋种春收,收获期正值春雨多湿天气,多 数年份“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宜晾晒风干,因此,改“风萎脱水法”为“食盐脱水”加 工的新方法。盐脱水法加工在室内进行,不受天气影响,能保持鲜榨菜叶绿素,故 生吃脆嫩可口,煮汤热炒,都别具风味。

20世纪70年代开始,“海宁蔬菜厂”系统地进行了“脱水方法”“产品外观”“腌 制工艺”“囤后工艺”“封口工艺”“检验工作”“香料配方”等八项工艺改革,使加工质 員大有提高

制作精良,才有优质产品,斜桥榨菜从鲜菜开腌到成品出厂,需经过 拝皮、第一次腌制、上囤、第二次腌制修剪挑筋、分级整形、淘洗上榨、拌料装坛、复 口封口、捆绳装壳十道工序。 其中,腌制时间是否适当是关系榨菜质量优劣的关键, 而腌制时间长短要根据气温 高低而定,时间太短,菜块 内水分排出少,造成菜块生 硬,时间过长,导致菜块叶绿 素减少,色泽变黄。一般情 况下(气温在22度左右)池内 腌制时间36〜48小时为宜。

为了保证“斜桥”牌榨菜产品质量,该厂在1978年建起了全国同业中唯一的化 验室,改变过去“靠口测、凭经验检定质量的方法,以科学方法检定产品质量,确保 斜桥名牌声誉。

20世纪80年代,加工技术又有明显的改进,成品质量也显著提高。1982年下 半年,为了挖掘加工深度,提高产品身价,蔬菜厂开发了脍炙人口的“斜桥”牌小包 装美味榨菜。

小包装榨菜是由原块装榨菜基础上精制而成:,从开坛切丝到捆扎进 仓,需经过拌料、称量、灌装、封口、杀菌等9道工序"该产品色、香、味俱佳,清洁卫生,包装精良。当年率先在全国投放市场20万包,受到消费者青睐。1984年, “斜桥”牌小包装美味榨菜被商业部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

浙江斜桥榨菜食品有限公司,是本市众多蔬菜加工厂中的唯一国营厂。为了 适应加工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厂房由租用到门建,由草棚、油毛毡到瓦房、大楼; 加工设备由缸坛、船舶到水泥池;由丁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产品包装由坛装到真空小包装等发展过程。通过不断的改革加工和包装工艺,出产了国内一流的产品, 与百年老牌的四川涪陵榨菜齐名于国内外,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斜桥榨菜海报

三、产品特色

“茎用芥菜”,又名“青菜头”“菜头”,以.其柔嫩多汁肥大的肉质茎供食,加工成 品称为榨菜。

斜桥榨菜的特点:菜块匀称,质地厚实,清洁卫生,色泽鲜明(绿中透红),味鲜 而辣,香脆爽口,无论色、香、味都不亚于四川榨菜。

斜桥榨菜成为驰名中外的名优产品,主 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嘉兴冬春二季,气 候温和,土壤湿润,有利于发展榨菜生产。榨 菜是长H照作物,性喜温凉湿润气候,不耐 寒,不耐热,10月初到11月下旬为榨菜播 种、移栽和苗期生长期,最适宜的平均气温为 20度降至10度。

据海宁气象站近30年资料统 计,当地10月平均气温17.8度。平均日照时数 168.1小时,平均降水量74.4毫米;11月平均 气温11.9度,平均日照时数152.4小时,平均降 水量50.9毫米。

因此,气候条件有利于榨菜 的播种、移栽和苗期生长。2月下旬至4月上 旬,雨水增多(降水量2月下旬33毫米,3月99.5毫米),气候湿润,有利于榨菜肉质 茎(菜头)生产膨大。加上斜桥•-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含钾量高,有机 质肥料较多,所产榨菜形圆皮薄,瘤形丰满,根茎细小,容易获得优质高产。

二是榨菜本身只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人们喜食的佐餐品。“斜桥榨菜”味道鲜 美,营养丰富,据食品检测部门测定:每百克成品榨菜中,能产生热量54千卡,含蛋 白质4.1克,脂肪0.2克,糖9克,胡萝卜素0.04毫克,硫磺素0.04毫克,核黄素0.09毫 克,尼克酸0.7毫克,粗纤维2.2克,还含有各类维生素。它能刺激味觉,增进食欲, 增强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利于人体的排泄,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四、企业荣誉

斜桥榨菜自创建起就荣获了许多荣誉,主要有:

自1981年来,斜桥榨菜系列相继被评为商业部和浙江省优质产品;首届中国食 品博览会银奖;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展示会“优秀新产品奖”;浙江省名优特产 品展览会“浙江精品奖”;

1992年以来“斜桥”商标连续八届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 局评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1998年来斜桥榨菜系列连续6次被嘉兴市人民政 府命名为“名牌产品”;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农产品“金奖”;全国供销合作 总社“名牌产品”;

自2001年连续十多年斜桥榨菜系列、酱菜系列被浙江农业博览会 组委会评为“金奖产品”;

2004年11月斜桥榨菜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 食品认证”;

2007年8月,“斜桥”牌商标被认定为屮国驰名商标;

2008年公司被浙江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认定为“浙江老字号”;

2015年1月和2018年3月公司被浙江省 老字号协会认定为“浙江金牌老字号”,

2016年1月正式被中国十大品牌排行活动组 委会评为“2015年中国榨菜十大品牌”;

2016年10月“斜桥”品牌入选“2016中国百 强农产品好品牌”;

2017年5月企业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授予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月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

2018年1月“斜桥”企业商号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

(本文资料由浙江斜桥榨菜食品有限公司提供)

--END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5